35亿印度妇女面临露天如厕的窘境,在印
说起印度的厕所文化,大家都不陌生,比如印度人不需要用手纸上厕所,光靠手就能“独当一面”。印度,除了厕所习俗比较特别,其厕所问题也尤为突出。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印度人面临着无厕所可上的尴尬窘境,尤其是对女性而言,更是如此。毕竟,女性上厕所比较受条件限制。
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印度女性的心愿清单上,位居榜首的不是美貌、财富、多金的男友……而是想拥有自己的一个独立卫生间。
一、印度有多缺厕所?
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寥若晨星。
众所周知,印度有13亿人口,而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印度有超过6亿的人口没有独立的厕所可上,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相关数据显示,印度许多贫民窟,平均上百人共用一个公共厕所。比如在孟买的贫民窟中,平均81人共用一个厕所。
也正因为如此,印度没少出现因为家中没有厕所而闹自杀或离婚的事件。比如年,印度东部恰尔肯德邦的一名17岁少女,就因为父母拒绝了她在家中修建厕所的请求,而选择了自杀。
又如年,印度上映的一部名为《厕所英雄》电影,讲述的便是一个关于因为没有厕所而离婚的故事。
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新娘贾耶在嫁给凯沙夫后,发现家中,甚至于整个村庄都没有厕所而坚持离婚,最终掀起一场女性厕所革命的故事。
在印度,女性上厕所,除了面临排队等待时间长的问题,更多的时候是面临着无厕所可上的问题,最后,许多女性不得不习惯于露天如厕。
根据数据显示,3.5亿的印度妇女在等厕所,站成一排,能够绕地球4圈。可以想象,印度女性上个厕所有多艰难。
而众所周知,印度强奸犯罪率在全球一直居高不下,平均每个小时发生4起强奸事件。女性露天如厕,更是容易遭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印度妇女经常等到晚上才到野外如厕。
不过,天黑后也存在各种潜在危险,为了安全,女人们经常邀约结队去上厕所。所以,在印度,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奇特景象:
夜幕降临,经常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女人提着煤油灯,朝着小树林走去。这时请不要怀疑,人家不是去偷鸡摸狗。
又或者,凌晨四五点,隔壁家的小姐姐可能随时会敲开你们家的大门,喊你一块去上厕所。
不过,人都有三急的时候,也不是每次都能忍到天黑才上。怎么办?蹭厕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
电影《厕所英雄》中的女主人公,白天需要上厕所时,丈夫掐好时间点送其到附近临时停点的火车上解决如厕问题。当然,若一不小心上超过时间了还未下来,就直接随火车而“流浪”了。
除了“踩点”上厕所,有些人做法更为简单粗暴,那就是直接偷走可移动式的公共厕所……
总而言之,在印度,厕所属于极为稀缺的物品,女性上厕所,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
当然,不仅是女性上厕所难,男性上厕所也难。不过,好在男性上厕所,比较简单便捷。所以,走在印度的大街小巷上,经常可以看到男性背对马路解手的身影。
二、为何印度如此缺乏厕所?
有人可能会说:那一定是因为贫穷,因为穷得叮当响,所以建厕所这种不必要的开支还是能省就省。
当然,这确实是一个理由。在印度,修建一个厕所,大概需要花费印度卢比,折合成人民币大概是块。听起来,不是很多,但是对印度许多贫穷的百姓来说,这已经是一大笔开支了。
其二,除了经济原因,还与印度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有关。
首先,在许多印度人看来,露天排便,颇有一种“天人合一”之感。这和他们沐浴在排泄物、废弃物满满的恒河里的感受相似,即视为是一种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其次,印度人对“洁净”有着非常偏执的理念。所以,在印度,一进寺庙就得先脱鞋,进屋也得脱鞋,因为印度人认为,鞋子沾满了各种污秽。
鞋都亦如此,厕所就更不用说了。
印度人认为,厕所是藏污纳垢的地方,是比鞋还肮脏数百倍的地方,在家中修建厕所,无异于将肮脏带回了家,这被视为是不吉利的,为此印度人很少在家中修建厕所。即便每天都需要辛苦地跑到外面上厕所,也坚决不在家修厕所。
其三,还与历史原因有关。众所周知,从年英国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统治开始,印度就曾一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也正因为如此,如今印度的排污系统,下水道系统,大多还是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且已经非常陈旧。若要在全国普及修建厕所,就需要翻修、扩建,甚至是重建,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量。
其四,印度大部分地区缺水,而在家修建厕所,则会大大增加用水量,这对于大多数的贫困人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所以,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印度的厕所极为匮乏。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也不得不提。我们都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由来已久,虽然20世纪40年代这一制度已经被明文废除,但是要想从印度人的心中彻底消除,并不容易。印度人认为,打扫厕所,是一项极为丢脸面的贱民工作,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干这活。
三、“印度清洁”运动的推行
糟糕的环境卫生问题,一直是印度社会的“老大难”问题。因为随地大小便等脏乱差的环境卫生问题,印度每年因为疟疾、登革热等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就高达几十万人。也正因为等脏乱差等环境问题,印度人口的平均寿命约比中国低7至8岁。
为了解决环境卫生问题,年10月,印度总理莫迪发起了“清洁印度”运动,旨在全国普及修建厕所,口号是:有厕所,上厕所,安心厕所。按莫迪的计划,从年至年,印度要建1.11亿间厕所。
为此,印度还曾向世界银行申请15亿美元贷款,且这一申请已获批准。然而,修建厕所并非一件易事,这一行动,光是预算费用就高达亿美元,15亿美元贷款仍是杯水车薪。
此外,修建厕所,印度民众的配合度不高。
为了响应印度总理莫迪推动的“印度清洁运动”,甚至还出现了这样的规定:政府官员必须提供“证明家中有厕所”的文件,且需要提供一张与自家厕所合影的照片,否则就无法拿到当月的薪资。
除了要求和自家厕所合照,印度一些地区还发起了“无厕所,无妻子”的活动,敦促女性拒绝无独立卫生间男子的求婚。
更甚至,地方城市出台了现金奖励政策:公民每上一次公厕,就能获得1卢比的现金奖励。
可以说,印度政府为了修建厕所,可谓是煞费苦心。
四、这场轰轰烈烈的“建厕所”运动,结局如何?
这场声势浩大的“清洁印度”运动,在最初发起的6个月时间里,印度修建了万个厕所。不过,历经几年,所取得的最终效果并不佳,且反而突显了诸多的问题。
如地方政府为了提政绩,盲目修建“伪”公厕,如只有厕所,没有排污系统等。这些“面子工程”,既耗费了人力、财力,又无法投入使用,最终导致“修厕所”运动的预期目标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印度社会顽疾与恶习太多,要在短时间内修建厕所,真正做到“清洁”,几乎不可能。这场“建厕所”运动之路,注定是任重而道远。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一个道理:几千年的传统与文化既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是一种美德,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