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顶尖专家叛逃美国6年,1999年在

年的一天,格罗琴科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和往常一样去上班,经过一个岔路口时,他突然改变方向,直奔莫斯科机场。

一个早已等候在机场的美国人,交给格罗琴科一张机票,很快格罗琴科就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格罗琴科飞往美国引起了俄罗斯高层的震动,位于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的俄罗斯国家安全机构,专门为此召开了一次会议。

之所以引起了这么大的震动,是因为格罗琴科是苏霍伊设计所的专家,前苏联“SU”字头的战机,都是由苏霍伊设计所设计。

年12月31日SU-30首飞,成为苏联和以后俄罗斯最先进的三代半战机。

四年后格罗琴科叛逃美国,俄罗斯最强战机的底牌,就暴露在美国人面前,不能不让俄罗斯高层震怒。

格罗琴科叛逃后,美国如获至宝,对他严加保护。俄罗斯特工部门,也开始布局针对格罗琴科的行动。

于是,两个大国以格罗琴科为标的的较量就此展开。

在美国的格罗琴科不再有往昔的辉煌,他的辉煌历程,已随苏联解体而终结,他对美国的价值,仅仅在于提供情报,和当叛逃的榜样。

格罗琴科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在苏联的加里宁格勒,这个出生地就是苏联辉煌的见证。

加里宁格勒是前苏联的重工业基地,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工人和技术人员。

格罗琴科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的对工程技术充满兴趣,也在工程技术方面极具天赋。

格罗琴科中学毕业顺利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机械系,他在大学期间,不仅是学霸,还表现出非同一般的研究天赋。

他向教授提出的问题,往往都体现出他创造性的思维,让教授们刮目相看,认定他日后必成大器。

大学一毕业,备受学校重视的格罗琴科,就被分到苏霍伊设计所当助理工程师。

对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苏霍伊设计所就是圣地。格罗琴科进入苏霍伊设计所,是国家对他才华的认可,也是他人生荣誉的起点。

格罗琴科在苏霍伊设计所,主要研究方向是机载武器。机载武器系统,是战机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格罗琴科的工作,对苏联军事发展极其重要,保密性也有很高的级别。

格罗琴科开始工作的时候,正赶上苏联从二战后的强大走向鼎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美国陷入越战泥潭无法自拔,苏联趁机扩张,逼得美国在冷战中采取守势。

国内苏联利用高油价赚取的外汇,大力推动军事工业发展,核弹头数目超过美国,同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这种形势下,苏霍伊设计所科研经费充足,格罗琴科的研究不会受到资金困扰。

他不断取得技术成果,逐渐成了所在领域的技术骨干,被同事一致推举为机载武器研究的领军人。

国家空前强盛,自己事业发展如意,让格罗琴科树立起极大的爱国心。

美国不会坐视苏联发展,对苏联技术专家、特别是军事技术专家进行策反从来没有停止过。只是在苏联高歌猛进的背景下,美国的策反难有成效。

苏联政府除了为技术人才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给技术人才的待遇也相当优厚。

苏联的技术人才,有宽敞的公房,住宅里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自用小轿车享受低廉的油价,每个月还有高工资拿。

一面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一面享受自己的生活,还有谁愿意被美国策反沦落天涯。即便是极个别的技术专家投向美国,也不是因为物质诱惑。

在苏联辉煌的时期,美国用物质诱惑策反,只有对苏联集团的其他国家,才有较大的收效。

比如古巴导弹危机后,赫鲁晓夫为了缓和和欧美的关系,鼓励华约集团多和欧美交流,就被美国策反了一大批东欧集团的专家。匈牙利响应苏联的号召,派了个两百人的专家代表团,到美国进行学术交流。这个专家代表团的成员,都是匈牙利各领域的权威,两百人到美国没多久就全部失联。

苏联马上为匈牙利出头,要求美国告知两百个专家下落。美国回复苏联,两百个专家自愿留在美国,美国尊重他们的选择。

苏联和匈牙利无可奈何,只能暂时把这件事放下。十年后,两百个专家在美国也失去音信,给世人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猜测。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苏联逐渐露出衰败的迹象,美国针对苏联军事技术专家的利诱,也开始有了收效。

年,苏联的SS-12中程战术导弹开始服役,主要部署在苏联西部。这种导弹可以实现公路和越野机动,难以摧毁,对西欧构成极大的威胁。

年,SS-12的总设计师安德烈,和导弹的燃料供给设计师弗拉基米尔到东德进行导弹测试,这两人已被美国重金策反,到了东柏林就以逛街为名,和美国接应人员接上了头。

美国人把两人装进大木箱,过边境称大木箱是外交物品,免除了检查。两人顺利到了西德。等苏联发现出事时,两人已经出境几个小时。

美国给了两人每人八千万美元的赏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千万美元是个恐怖的数字。

可相对于SS-12的研发来说,这笔钱又不值一提,而且两人叛逃给苏联造成的损失,还不能只用金钱来衡量。

八个月后,安德烈在美国被刺杀,尸体扔在大街上,尸体还用俄文写着“复仇”。

年苏联陷入阿富汗战争后,国运每况愈下。年里根一上台,又开始压低石油和黄金的价格,来打击苏联经济,还用“星球大战”计划,来诱使苏联消耗国力。

年,美国更是策划了一场灾难,让苏联遭到重击。苏联整体科技实力不如欧美,为获得欧美的先进技术,苏联克格勃专门建立了一个间谍部门“T”局。

“T”局下设“X条线”小组,两百余名小组成员,以各种代表团的名义,在欧美各国窃取技术。

年,工程师出身的“X条线”小组成员、克格勃上校维特洛夫被欧美策反,他向法国情报组织,提交了多页文档,不仅让“X条线”小组成员尽数暴露,还让欧美详尽了解到苏联急需的技术,和已经窃取的技术。

年的七国峰会上,密特朗把维特洛夫的情报分享给里根,欧美开始给苏联做局,只监控“X条线”小组成员而不逮捕,等待用“黑心”技术痛击苏联的时机。

维特洛夫及时向欧美,传递了苏联急需天然气管道自动化控制的SCADA软件的情报,美国就诱使“X条线”小组成员,从加拿大一家公司,盗取了SCADA软件。

SCADA软件安装到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上,刚开始效果良好,可没多久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就发生大爆炸,让苏联的天然气输出,中断了很长时间。

苏联窃取的SCADA软件已被装上木马,运行一段时间,就会修改供气参数,让管道不堪压力发生爆炸。

年,卡斯特罗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大爆炸,让苏联失去外汇来源,重创苏联经济。

卡斯特罗说出了真相,在美国的组合拳下,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爆炸,给苏联经济带来的重创一直难以恢复。

苏联财政紧张的状况,很快传递到科研机构,科研经费不足成了普遍现象,美国对苏联技术人员利诱策反,也有了丰硕成果。

从苏联衰败到解体的十年时间里,有一千多名苏联专家叛逃到美国,其中不乏军工方面的技术专才。

这些军工专才到美国,直接为美国的军工企业所用。苏联和美国军事装备的差距,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渐拉大。

格罗琴科的爱国心,在这个时候还没有被动摇,反而显示出烈火见真金的坚定。

每当听到军工技术人员叛逃的消息,格罗琴科都表现出不屑,他向同事宣扬爱国精神,表示世上最卑劣的事,就是背叛祖国。

他跟同事说:“如果有间谍来策反我,我会举报,把间谍交给国家。”

同事听了他的话,认为他是一个不会动摇的爱国者。那时苏霍伊设计所的人,都想不到格罗琴科将来也会成为叛逃者。

格罗琴科的转变,始于年。

这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千疮百孔的苏联经济,决定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拯救经济上。他认为以苏联的军力,已经没有必要再大力发展军工。

新政策很快影响到在苏霍伊设计所,领导告诉格罗琴科,他上班在办公室休闲就行,没必要再去挥霍资金搞科研。

这话让格罗琴科难以理解,他想不通科研成果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科研经费,搞军工科研,怎么成了挥霍资金呢。

没了科研经费,格罗琴科也不愿躺平,他和一些同事从工资里拿出一些钱,想要继续搞科研。

他们以前搞科研,基本不考虑钱的问题,等没了国家的资金来源,他们才知道,他们自费完全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可能把科研继续下去。

更糟糕的事还在后头,随着科研经费的大幅压缩,格罗琴科的收入也下降不少,难以维持习惯的生活质量。

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宣布独立,格罗琴科的出生地加里宁格勒又成了飞地。

紧接着,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苏联唯一的在建核动力航空母舰,在乌克兰的船坞中,生锈变废铁,格罗琴科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

格罗琴科成了俄罗斯人,他做了半辈子苏联人,对新的身份很不适应。

俄罗斯建立之初,通货膨胀猛烈袭来,叶利钦为挽救经济,听信美国经济专家的建议,采取了“休克疗法”,强制紧缩消费、紧缩投资,搞得民不聊生,经济崩溃。

格罗琴科这种级别的专家,每天都要上街排队抢购面包。

这个时候格罗琴科,开始对那些叛逃者产生了羡慕,这和他长期的理念不符,让他很苦恼。

几番纠结,他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心理出口,认定自己效忠的是苏联,而不是俄罗斯。

俄罗斯在乱局中,国家安全如同虚设,美国特工可以像推销员一样,在大街上公开游说俄罗斯的技术精英去美国。

这些特工不能叫间谍,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隐藏。俄罗斯当时想走欧洲一家亲的路线,又要仰仗美国的援助,美国特工接触俄罗斯军工专家,也没有人来管。

以前有六批美国特工游说过格罗琴科,格罗琴科还不为所动。

随着心态的变化,格罗琴科开始有些期盼美国人再来找他。格罗琴科很快就如愿了,一天他走在莫斯科大街上,一个陌生人上来拦住他。

那时候俄罗斯治安相当混乱,抢劫随处可见,格罗琴科以为遇到了劫匪,心里一下紧张起来。

不料那人礼貌地表示,自己知道格罗琴科的身份,请格罗琴科到一家高档餐厅聊一聊。

格罗琴科没有拒绝,和那人来到餐厅。在餐厅里,那人直截了当地对格罗琴科说,他如果去美国,将得到每年五十万美元的报酬,还有一套价值一亿美元的豪宅。

吃着那家高档餐厅的大餐,格罗琴科心有感触。以前他可以经常来这家餐厅就餐,如今他已经没有这种经济能力,只能为一天的面包奔忙。

如果去了美国,不仅能摆脱眼下的困境,生活质量比以前还有极大提升。这种改变,只要他点一下头,很快就能实现。

格罗琴科点了头,这次谈话后不久就叛逃到美国。美国兑现了给格罗琴科的物质承诺,还对他严加保护。

他的亿元豪宅窗户都是防弹玻璃,还有逃生暗道、防空洞等安全设施。

另外有八个保镖守护他,他出门有贴身保镖,也有保镖装着路人跟着他。

回到家里,一些保镖就住在紧挨着他家的民房,随时监控他的安全。

日子一天天过去,格罗琴科在美国过得波澜不惊,可SS-12导弹总设计师安德烈的下场,仍是他心里挥之不去的梦魇。他只能希望,俄罗斯不会重现苏联的杀伐。

然而俄罗斯逐渐认识到,和欧美一家亲是个要命的笑话,不管俄罗斯如何示好,欧美都不会放过俄罗斯。

俄罗斯对欧美开始强硬起来,对叛逃欧美的俄罗斯技术专家也不再宽容。

为应对欧美对俄罗斯的军事压力,俄罗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对白杨导弹进行升级,发展出“白杨-M”洲际导弹。

这种导弹射程达一万一千五百公里,可携带4枚大当量核弹头,或十枚分导式多弹头,还配有上千枚伪装弹,拦截几乎不可能。

美国人把这种导弹叫做“疯子”,从这个绰号,就可以看出美国对“白杨-M”洲际导弹的忌惮。

年,俄罗斯开始部署“白杨-M”洲际导弹。在俄罗斯研发“白杨-M”洲际导弹时,美国就开始趁俄罗斯经济萧条,重金诱惑俄罗斯导弹专家。

重金诱惑不成,瓦西里·切特卡洛夫等俄罗斯导弹专家,又被人暗杀,很多人认为,是美国对这些俄罗斯导弹专家下了黑手。

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之下,年,一个参与研发“白杨-M”洲际导弹的专家,同意叛逃美国。

这时的俄罗斯已经不再摆烂,导弹专家要叛逃并不容易。美国为这个专家的叛逃做了精心安排,派出很多特工,掩护这个专家出国考察。

这个专家到了德国,立刻被美国的安保人员,簇拥着赶往美军在德国的基地。

快到美军基地时,俄罗斯特种部队神兵天降,在美国安保人员的面前,射杀了这个专家。

这样的消息,让格罗琴科心惊,他感觉苏联对叛逃者的杀伐又回来了,不由得担心起俄罗斯会不会算旧账。

怕什么来什么,年的一天早上,格罗琴科准备乘车外出,在他走向座车的时候,座车突然发生爆炸。

格罗琴科的八名保镖,听到爆炸声迅速赶来,把格罗琴科围在中间。

就在这个时候,几名摩托车骑手呼啸而至,用冲锋枪一阵猛扫。

格罗琴科随即倒在血泊中当场死亡,他叛逃六年之后,在美国的严密保护下,还是没有逃脱被清算的命运。

格罗琴科被杀的消息震动了整个美国,不久之后,上百名俄罗斯叛逃的军工技术人员,从美国军工企业辞职,过起了隐居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64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