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多,储备的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破腿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so_5131651.html

年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似乎给我们出了个难题。一方面是在国际支付领域,人民币占据的市场份额屡创新高,并在11月份扩大至4.61%,再一次实现对日元的赶超,升至全球第四名。

与之相比,人民币的国际支付比例在年2月份却只有2.19%,与年底时的4.61%相比,实现翻倍了。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支付”包括了跨境贸易,还包括了证券投资、直接投资、其他投资等。

若仅观察国际支付领域中的“跨境贸易”部分,人民币在9月和11月都超过了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大跨境贸易支付货币。

以11月份的数据为例,美元在全球跨境贸易中的市场份额为83.97%,人民币占比5.7%,欧元占比5.61%——这是SWIFT统计的数据,人民币的实际支付信息还有遗漏,真实的市场份额还会更大。

另一方面则是人民币在全球各国、地区的外汇储备领域接连被加元超越,由往年的第五名,降至第六名。以今年第二季度为例,全球已分配的外汇储备余额为11.17万亿美元,同比上涨0.42%。

其中,领跑全球的依然是美元,约为全球已分配外汇储备总金额的58.88%;第二名为欧元,占比19.97%;第三名是日元,占比5.4%;第四名是英镑,占比4.87%。

第五名是加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提升至2.49%。同期,人民币在全球已分配外汇储备中的资产总额为亿美元,环比缩减4.93%,市场份额降至2.45%。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公布了截止到年第三季度的全球外汇储备数据,其中“美元继续领跑,占比扩大至59.18%”;欧元占比进一步下滑至19.58%,日元占比5.45%,变动幅度不大。

第四名继续是英镑,在全球已分配的外汇储备中占比4.83%;加元占比2.5%,第五名;人民币占比降至2.37%,市场份额创下年内新低。

用的多,但各国为何储备的少呢?

在国际支付领域,人民币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这是用的多。但在全球外汇储备领域占据的份额却接连创新低——这是存储的少。这种用的多,但存储却在减少的现象,背后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用的多,究竟是谁在用?这个问题很重要。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为例,在中国跨境交易(看清楚是交易,不是贸易)中,人民币支付占比多次超过50%,中俄之间的贸易结算本币占比超过90%。

换言之,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用的多”主要是因为:中国和自己的贸易伙伴之间频繁地使用人民币。中国人,才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当前的核心推动力量”。

所谓的外汇储备,指的就是各国央行部门在储备其他国家的货币——中国的外汇储备中,没有人民币;日本的外汇储备中,没有日元;印度的外汇储备中,没有卢比……

核算国际支付,包括了中国自身的跨境交易。但在统计外汇储备中,中国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储中却没有人民币。再加上其他国家之间,使用人民币的几率依然偏低,外储占比信息自然滞后了。

全球外储中,人民币占比走低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人民币汇率贬值。在全球跨境交易中,各国对人民币都有一定的需求,但通常属于“短期需求”——拿到了,马上就使用出去。

想要他们存储起来,其中的一个动能是“持有人民币得有好处”。这个好处往往是具有升值潜能。今天收到的7亿元人民币,能兑换1亿美元。若半年后,能兑换1.2亿美元,他国就会倾向持有。

若今天收到的7亿元人民币,在半年后却因为贬值只能兑换0.9亿美元,其他国家的货币当局就会鼓励企业和居民立刻用掉,而不是选择持有——年的人民币,贬值是主旋律,导致外储缩减。

中国需要给人民币汇率强力支撑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伴随的一定是“各国货币当局明显感受到人民币的交易便捷、持有方便、安全避险、潜在升值”等诸多优越性。其他国家若不能清晰地看到好处,他们有何理由使用和储备人民币呢?

现在,使用频繁的进程在加快,我们需要给“坡脚的储备领域”添砖加瓦。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适时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防止形成单边一致倒的贬值预期。

更加重要的是,人民币汇率的回暖还有助于提升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购买力,有助于提升国际资本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和长期持有动能。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90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