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复制中国印度可不是中国看见港澳台

导读:据悉,印度政府近日宣布了一项激励生产的政策,预计在5年内花费约2万亿卢比用来支持想要进行投资和大规模增产行为的公司。

此举意味着,印度想要通过全面复制中国的产业策略,对行业实行支持,最终使其成长为国家重点企业。但印度这样做面临极大的风险,因为毕竟国情不一样,全盘复制恐适得其反。

莫迪野心勃勃

事实上,印度之前的政府尝试过自给自足的策略,但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注定走向失败的尽头。当今莫迪政府将新思路定为自力更生,相比之前的策略有了质的提升,因为它的瞄准的目标不仅仅是印度能够为满足自身生产,也能为满足世界而生产,此举意在为印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有野心促使印度成为一个全球的出口中心。

但光有出口,如果印度拒绝进口,那全世界的国家也不会傻傻做这笔逆差买卖,印度可能面临出口制裁的危险。之前印度没有遭受过多的制裁在于它的情况与多年前的中国相似,出口的只是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在西方是掀不起大风大浪的,所以西方世界对此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今的印度在科技创新方面已大有发展,它难免要面临和中国一样的境遇,即一旦触及西方利益,就会被西方制裁。

印度跟中国有差距

特朗普不久前已对印度进行贸易制裁,价值60亿美元的印度出口产品深受影响。这已经为印度敲响警钟。印度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国情当中,国内的企业没有活力和竞争力,莫迪积极引进大型跨国公司的产业,在印度为他们创造一个资金支持与扶助的平台,让这些高科技产业在这里安心生产,助力印度成为新的出口国家。

莫迪的策略当然比以往高明得多,但它仍然有着高额的成本风险,而这些高成本产业却没有竞争力。反观中国,中国能走出一条道路是因为符合国情。在中国土地征用廉价而快速,而印度方却是费时高价。在电力方面,一个是世界上费用最高之一,一个却是最便宜的。

而且中国的基础设施和运输成本相比印度都是富有竞争力。简单复制中国的政策不能仅仅看到中国行之效的结果,而应该看到中国的这套策略运行背后的土壤里藏有哪些元素,只有符合国情,适用自己的才能推动产业发展,否则最终学个样,做得四不像。

文丨常乐校丨竹染

免责声明:本文由《看见港澳台》原创创作,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

部分消息来源:海外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63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