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尔反尔,印度再次不讲武德

  印度的制造业大国梦,可能也就是个梦。

  文丨华商韬略刘柏铖

  年,印度政府表了个态:印度有人口有市场,欢迎更多中国公司来印度发展。

  印度总理莫迪更是在一次演讲中说,要让印度变成一个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但仅仅过了七年,印度就又变了脸。

  

  年7月5日,印有“LoveIndia,Lovevivo”的电梯门突然打开,电梯中快步走出多名印度执法人员。

  vivo印度公司的员工事先没有接到任何通知,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检查,只能放下工作,默默配合。

  这样的场景,在包括vivo印度公司在内的23家关联公司,以及48处经营地点同时上演。

  如此规模的突击检查,当即引爆中印两国媒体。在两国人民的瞩目中,印度执法局的官方声明终于在7月7日发布。

  该声明认为,vivo涉嫌违反了印度的《防止洗钱法案》,因此冻结了vivo及其关联公司在印度的个银行账户,共计冻结了价值约46.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9亿元)的资产。

  被冻结了生死攸关的现金流,vivo自然要申诉,它向德里高等法院提交了文件,要求撤销印度执法局冻结其银行账户的决定。

  在印度状告印度执法机关,很难想象当地法院会毫无偏袒。

  7月13日,印度德里高等法院提出,vivo需要向银行提供95亿印度卢比(约8亿元人民币),才可以解冻vivo银行账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vivo的银行账户刚解冻没多久,印度税收情报总局又在8月3日发布通告,指控vivo逃税.7亿卢比(约18.9亿元人民币)。

  如今很难说vivo是否还“LoveIndia”,但可以肯定的是印度已经不再“Lovevivo”了。

  从“小甜甜”转变为“牛夫人”,vivo的遭遇其实早有预兆,从大规模的突击检查到冻结账户,一场针对中资企业的打压其实预谋已久,vivo也远非第一个受害者。

  年,华为收到了一个不太好的信号:它被排除在印度的5G实验名单之外。

  转年3月,爱立信、诺基亚、三星等电信设备商都参加了5G实验,却依然不见一家中国企业的名字。

  但此时的华为已经无暇顾及此事,就在2月15日,印度税务部门突降与华为相关联的主要营业场所,对其进行搜查行动。

  印度税务部门的官员们查看了华为的一串文件:财务文件、账簿、公司记录、印度业务和海外交易文件,并将部分文件带走。

  税务部门最后给出的说法是,搜查行动是印度专项打击电信公司逃税行为的一部分,这些公司涉嫌通过购买股票、虚假开支等方式向境外母公司转移利润并逃税,使“印度财政损失巨大”。

  印度对中企的打压可谓一视同仁,连年就扎根印度的小米,也不例外。

  年4月26日,小米印度的财务官萨米尔·拉奥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承认,XTIPL(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已按照小米集团公司某些人的指示支付了特许权使用费。”

  但这段话的背景,却是萨米尔·拉奥已经被印度执法局传唤审讯多次,不但本人遭受身体暴力,就连家人也受到威胁。到4月27日,萨米尔·拉奥就撤回声明,并称自己并非自愿发布。

  从1月开始,印度对小米的打击接踵而至。

  1月份,印度财政部以“非法汇款给外国实体”为由,向小米开出5.6亿的天价税单。

  4个月后,印度执法局以小米违反印度《外汇管理法》、非法向境外汇款的理由,冻结了小米印度公司约48亿元人民币的资产。同月,印度执法局又扣押小米7.25亿美元现金,理由为不当转移资金。

  无奈的小米只能选择上诉。5月6日,资产虽暂时得到解冻,但与印度执法局的官司仍要继续。

  同一时期,华为、OPPO、一加等手机厂商均与印度执法局陷入纠纷,而这一情况并不只发生在手机制造这一领域。

  自年中印边境冲突以来,印度就加大了对中国企业的打压。

  年4月,《印度大型电子制造业的生产挂钩奖励计划》正式发布,其中既包含多家印度本土手机公司,也包括国际巨头三星、苹果等。但在印度占据高份额的中国手机公司,却一家也没出现在名单中。

  同月,印度还颁布了FDI(外国直接投资)新政,该政策要求与其接壤的国家在投资印度前,必须经过印度审查。

  政策听起来一视同仁,但看看地图就知道,接壤印度的国家里,除了中国,哪里找到一个有投资实力的国家?

  这项政策的负面影响慢慢显露了出来,从政策颁布到今年6月29日,中国企业一共提交了项申请,通过印度批准的是80项。

  随后,全面的打压彻底开始了。

  年6月起,印度以对印度的主权、领土完整及安全构成威胁的理由,对包括TikTok、微博、   类似vivo、小米、华为那样的突击调查,如今已经涉及超过家中国企业。一位在印度做安检业务的中国公司曾对《环球时报》记者透露:“其实查不出问题,但每次都要给钱”。

  打压甚至渗入到印度政府内部,连那些为中国企业审批注册的印度合规官都在劫难逃。这一行为,彻底导致整个印度的企业服务行业都收到一个信号:为中国企业提供服务非常危险。

  可以说,如今在印度的中国企业如履薄冰。

  然而,仅仅八年前,印度还在敲锣打鼓欢迎中国企业,从蜜月期转入冰河期,究竟发生了什么?

  

  “莫迪!莫迪!”

  年5月,当莫迪身影在印度驻中国大使馆播放的宣传片中出现时,印度人欢呼雀跃。

  彼时,莫迪刚刚上任印度总理一年,他最看重的就是印度经济发展,包括与中国的深度合作,甚至因此婉拒了美日两国关于军事方面的协议。

  为发展印度经济,莫迪提出了“印度制造”的理念。希望将制造业占印度总GDP的比重,从当时的15%提升至25%,并为每年进入印度劳动力市场的超万年轻人创造就业。

  但对于电力欠发达、基建水平差、工业底子长期薄弱的印度来说,快速提升制造业权重,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想打铁,但自身不硬。这种时候,借助一个拥有完善供应链体系,充足人才储备,成熟基建技术的外部投资者(冤种),就是最好的选择。

  举目四顾,最合适的投资者,正是北边的邻居中国。

  于是,印度开启了一场面对中国的招商潮,莫迪公开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是值得印度学习的对象,中国的大量资本正是印度甚为看重的外部资源。

  年5月,莫迪首次访华。在与中印两国企业高管会面时,莫迪特意介绍了“印度制造”,然后干脆直言不讳:

  “我们非常迫切地希望发展那些中国十分强大的行业,我们需要你们的参与。”

  这种开放的态度,赢得了印度工商界的广泛赞誉,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得到最稀缺的资源。印度商会的莫塔尔评价说:“他让来自底层的人们看到奋斗的力量和希望,目前人们渴望他带领印度走向世界。”

  彼时的印度从上到下,对引入中国企业颇为热情,而面对印度的广袤市场,落后的工业基础,中企同样抱有浓厚的热情——“LoveIndia,Lovevivo”就是vivo在那一年提出的口号。

  事后看来,无论是对这个口号,还是对“印度制造”,vivo都无愧于心。

  除了多次在印度建厂,vivo更是积极培养印度当地供应链。根据vivo印度影响报告显示:其中vivo印度选用的电池供应链有95%来自印度,计划年将显示屏印度供应链提高到60%,年将充电器印度供应链提高到75%。

  八年间,vivo已经为大约万名印度人创造了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并对万名印度人的生活产生了社会经济影响。

  在vivo走入印度之时,小米已经开始了对印度的布局。年,小米进入印度,第二年就拉来了富士康,在印度投资35亿美元设立了生产线。

  年8月,小米在印度发布的红米2增强版手机,正是由富士康印度工厂代工生产的。

  年,全球疫情导致供应链“宕机”,小米又不辞辛苦找来三家新的合作伙伴——比亚迪、DBG和Radiant,共同在印度建厂和生产小米设备。

  截至当下,小米在印度拥有7家制造工厂,3/4的手机零部件做到了本土化,在印度销售的小米手机中,99%都在印度生产。

  从vivo到小米、华为……称他们为印度精密电子制造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不为过。

  中国的基建大军也陆续开往印度,铁路、电力、能源,到处都有中国人的身影。三一重工更是在年做出决定,每年都要向印度投资10亿美元。

  当时的中国企业,颇有美国拓荒时期的味道,印度简直遍地黄金,中印两国媒体更是将“龙象共舞”捧上一个新的高度。

  年以前,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额累计仅为24亿美元左右,而到了年,仅仅两年的“印度制造”计划,已经让这一数额翻了一番,累计超过48亿美元。

  可惜,“龙象共舞”的“象”很快有了异心。

  这个异心,是从一个名叫“分阶段制造计划”的政策开始的。

  这是一个有蓄谋的计划。自年起,印度政府连续五年,针对不同手机零部件上调关税,最高税率达20%。

  当时的中资企业在印度建组装厂,零部件大多是从中国进口,关税一提高,进口零件的成本就会跟着大大提升。

  而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又是以中低端机为主,利润本就微薄,只要生产成本一上升,立刻就会掉到盈亏线下。

  这只能让中资手机厂商将生产零部件的工厂,逐步迁移到印度本土生产。

  用这一招,印度拿到了最想要的供应链。印度的电子工业配套因此飞速起步,从整机装配到元器件,印度的电子产业获得了一次大跃迁——根据印度手机和电子产业协会(ICEA)数据显示,从年到年,印度国内电子产业产值翻了一倍有余。

  这背后,大部分靠的都是中国电子厂商的贡献。

  到了年,印度的“分阶段制造计划”,又换了一个新玩法:“生产关联激励”。

  在这个新玩法里,印度当局表示将投入亿美元,支持14个关键行业的生产,包括半导体、光伏、电子设备、制药、医疗器械、汽车等领域,要在印度本土制造业中扶持出“本土冠军”,同时创造出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印度的搞法,背后其实有三个心思:

  第一个心思比较粗暴,既然有了自己的制造业底子,那就干脆扶持自己人。

  第二个心思打的是未来的主意。全球制造业走过了漫长的“美国创造、中国制造”,印度想要实现“印度制造”,早晚要与“中国制造”直接竞争,索性早早下手。

  第三个心思,既来自于自卑与危机感,又来自于“中国制造”的强大压迫。

  现在的印度人已经很难离开“中国制造”,比如:中国制造的玩具占据了印度90%的市场;中国制造的自行车占据了印度市场58%;中国的纺织品占据了印度市场35%......

  在印度智能手机领域,中国企业更是几无敌手,小米、真我、vivo、OPPO一共占据了印度64%的智能手机市场,印度本土的智能手机品牌则被归入“其他”当中,根本不值一提。

  而在这项政策的背景中,还掺杂了一连串见缝插针、边走边看的观察。

  年,特朗普上任,然后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年,有部分行业评估数据称,因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至少已经有家在中国的外企考虑将其部分或全部生产链条转移至印度等国家。

  这让印度看到了希望。

  年10月20日,印度财长西塔拉曼在世界银行年会上表示,要确定哪些跨国公司正在离开或考虑离开中国,要与这些公司展开接触,尽一切可能游说其去印度。

  年4月,印度雷厉风行,主动联系千余家在华美企,放出优惠政策吸引其前往印度。随后的一个月,印军突然“两次越线进入中国领土”,将印度的民族情绪引燃。

  同月,莫迪正式提出“自力更生”计划,计划显示政府部门将在未来五年内提供亿卢比的财政支持,用以刺激印度电子制造业的发展。

  年8月,iPhone开始要求富士康在印度建厂。又是一个月后,班公湖的枪声响起。

  军事、经济两条线并行,其中的缘由,不言而喻。也正是从这一年起,印度开始对中资企业百般刁难,频频施压。

  年12月15日,印度信息通信技术部部长拉维·普拉萨德就在一场公开活动上表示,他的目标是让印度在手机制造领域“超越中国”。

  此外他还表示,“政府要集中精力让印度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印度未来五年目标是年产10亿部手机、0万台智能电视和0万台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

  印度媒体的口风也随之而变,中国不再是“值得印度学习的对象”、“甚为看重的外部资源”,而是需要追赶的目标,需要提防的对手。

  现在,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印度手机市场的大门,已经开始关上了。

  年8月8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印度打算限制中国大陆智能手机生产商出售价格在0印度卢比(约元人民币,美元)以下的设备,以推动印度国产手机产业发展。

  不仅如此,印度的手,甚至伸向了更多“中国制造”称强的产业。

  年10月,印度交通和运输部部长尼廷·加德卡里在一场活动中喊话称:特斯拉要想拥有印度市场,就必须在印度建厂生产,避免在印度销售“中国制造”,并将“印度制造”的特斯拉向全世界出口。

  为了显得更有说服力,加德卡里承诺,印度政府将会向特斯拉保证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并保证特斯拉在印度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还低。

  “无论想要什么支持,我们的政府都会有求必应。”

  

  让印度制造替代中国制造,让印度资本替代中国资本,让全球产业中“美欧日+中国”的制造业格局,变成“美欧日+印度”的新格局。甚至有专家将此概括为ABC政策(AnythingButChina)。

  面对中国,印度着着实实玩了一把过河拆桥。

  面对印度政府的打压,一些中国企业已经没有耐心再承受如此折磨,直接选择了撤资。

  7月,在荣耀的产品发布会后,荣耀CEO赵明公布了撤出印度市场的决定——荣耀几年前就在印度有团队和经营了很长时间,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荣耀印度团队撤出了。目前荣耀在印度仍有合作伙伴,并开启了相关业务,同时印度市场保持了盈利。未来,荣耀会采取非常稳妥的方式在印度市场开展业务。

  话讲得很客气,但言外之意却很明白,这不是荣耀该有的选择,而是无奈之举。

  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已经导致中国企业的撤资潮。从小米到OPPO、vivo,都传出了退出印度市场的消息。

  而数据更不会骗人,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年中国企业对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下降近七成,仅有万美元。

  事实上,印度的营商环境之差,政府态度之反复,产业政策之出尔反尔,在历史上都有悠久传统。

  早在8年,微软就被印度税务部门罚款;年,诺基亚也因税务问题与印度闹得不可开交。壳牌、IBM、沃尔玛、凯恩能源也都与印度纠纷不断。

  其中最惨的当属欧洲最大移动电话运营商英国沃达丰,自7年沃达丰在印度产生税务纠纷官司,从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打到国际仲裁。

  直至年9月25日,13年过去,才以沃达丰的胜利告终。

  根据世界银行年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印度的营商环境只有63名。特斯拉这种直性子企业,明里暗里都表示出一个态度:非常讨厌去印度建设工厂。

  如今的印度,拥有着14亿的人口,数字上已经超越中国,而且近三分之二为适龄劳动人口,是世界最大的劳动力市场。可以想象,这其中有着何等巨大的人口红利。

  同时,随着莫迪上任后,印度GDP飞速提升,增速最高时,一度达到10%,虽然现在GDP增速下滑甚至衰退,但是考虑到疫情的影响也情有可原。

  总体来说,印度人的消费能力在提升。比如在全球许多地区手机出货量放缓的时候,印度手机市场仍然保持了增长的强劲势头。

  这样一个市场,自然能吸引到大量外资与企业的兴趣,从这一点上看,印度确实和中国早年的发展有所相近,“印度制造”也有成为新格局中重要一极的可能性。

  但“印度制造”仍然面临着不可逾越的现实困难。

  从短期来看,它无论是资源禀赋,供应链,制造业门类,还是人力资源,都很难撑得起一个制造业强国的框架。

  比如,印度的矿产种类虽然丰富,却缺乏制造业的关键能源:原油和冶金煤。印度探明原油储量46亿桶,差不多是中国的1/6;印度冶金煤储量亿吨,仅为中国的3%。

  原油和煤,既是能源,又是原料,没有这些资源做保障,重工业就要被先天掣肘。

  比如土地,由于印度土地是私有的,政府没有统一掌控地权,也没法做大片的土地规划。所以如果企业要建厂,就要迈过重重阻碍。但哪一个现代工厂,不需要大片土地呢?

  比如基建,中国在过去三四十年里,花了大力气搭起了自己的电网与公路网,才有了今天充足的电力供应和物流网络。这些恰恰又是印度所不具备的。

  再比如人力资源,印度有一条令人无语的法律规定:一旦企业雇佣人,那么他们的解雇,必须获得政府许可。而一旦雇佣时间超过天,解雇员工就必须支付遣散费。这造成了一个结果,90%的印度公司,其实都是小厂小作坊——制造业崛起,需要的恰恰是规模化。

  如果这些小作坊、小企业里的印度员工能够发愤图强,也未必不能创造出中国改革开放早期的奇迹,但偏偏事与愿违的是,印度人只要够吃够喝就可以了,既没那么强的物质欲望,也没那么努力奋斗的精神。

  早年《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崛起,曾有句话叫:印度人在恒河边等来生的时候,中国人在只争朝夕。

  而从远期来看,它对于制造业的发展与规划,也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中低端产业还没有完善,却正在赶走帮自己凿山铺路的人,高端制造业没成型,外资却已经不愿意把产业链迁入印度。

  对于一个后发国家而言,每一次在营商环境和开放态度上的波动,都意味着整个产业体系的一次大震荡甚至倒车。更何况是印度这种“过河拆桥”式的大倒退?

  在过去的一年间,外国投资者已经从印度股市撤出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尤其是今年3月,仅一周就撤出3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单周外资撤出纪录。

  这个数字,已经超出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规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正是各国投资者对印度营商环境的担忧。

  归根结底,印度的制造业大国梦,不能靠一句“MadeinIndia”的口号,不能靠不讲商业道德的过河拆桥,更不能靠把外资当猪和牛,养肥了就杀。

  ——END——

  欢迎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5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