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人的生死观,在中国游客所言的烧尸

寻常型白癜风图片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982.html

前言:

去尼泊尔旅行过的人都知道,加德满都河谷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是海拔约米左右的肥沃盆地;流经盆地的巴格马蒂河及其支流,孕育了尼泊尔的三座古城——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它们是尼泊尔文化的心脏。

这三座古城各自都有一个杜巴广场(DurbarSquare),它们是所有去尼泊尔的游客必然光顾的目的地——因为它们囊括了尼泊尔16至19世纪,几乎所有的纽瓦丽古典寺庙建筑和宫殿,并且全都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

但对老非而言,尼泊尔最震撼的人文景观却不是这三个杜巴广场,而是巴格马蒂河畔的帕斯帕提那神庙(PashupatinathTemple)!

因为在帕斯帕提那神庙,虽然其所有的殿堂都不对游客开放,但尼泊尔人的生死观你却能一览无余。

尼泊尔的传统节日

1,

出门要趁早!

比如老非我是年去的尼泊尔,而年尼泊尔发生地震,曾经古朴而完整的杜巴广场,大部分老建筑都倒塌了。

那个时候帕斯帕提那神庙的门票是75卢比,约合1美元;现在门票已经涨到了卢比。

即便如此,这个门票依然算不上有多贵。

因为帕斯帕提那神庙是尼泊尔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尼泊尔最大的印度教神庙,也是印度次大陆四大供奉湿婆的神庙之一。

帕斯帕提那神庙始建于公元5世纪。年来,前来帕斯帕提纳神庙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对它倍感兴趣,是因为这里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尼泊尔印度教徒的火葬场面——神庙外的巴格马蒂河畔有6座石造的露天火葬台,所以帕斯帕提那神庙又被中国游客称之为“烧尸庙”。

原创照片:露天火葬台

原创照片:尼泊尔常见的图腾符号

2,

很多游客到帕斯帕提那神庙,都是直奔巴格马蒂河畔的那6座火葬台;而我因为做了功课,就很想先找到河对岸的那一排湿婆神的林伽神龛——也就是印度教“生殖器崇拜”的场域。

这样才能知其生,再知其死。

结果老非我一边在河对岸漫步,一边惊叹不已。

这座足具异域风情的神庙,不但有别于之前我所看过的所有寺庙,同时其建筑风格又特别的繁复而考究。

尼泊尔印度教教众所供奉的林伽,与印度一脉相承——几乎你能看到的每一个林伽,都会被饱和的色彩所包围,因为信徒们都爱用鲜花、清水、青草、水果、树叶和干米来供奉林伽。

每一个林伽都呈勃起状,以约尼为底座——林伽象征着男性生殖器像,代表着湿婆;约尼象征着女性生殖器像,代表湿婆的妻子。

这种配合的含义是:阴阳二性永远不离,阴阳交合即为万物的总体。

这也算得上是原始的性力崇拜。

网图:尼泊尔神庙中的林伽

3,

拍完林伽之后,我被一个来自印度的苦行僧盯上了。

他们中的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去剪头发,一辈子都是蓬头垢面的形象——他们习惯将自己的皮肤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全身涂满炉灰,带着象征湿婆神的三叉戟,靠施舍过活。

在尼泊尔的书店,会有很多以他们为拍摄主题的明信片,也算是代表着一小片尼泊尔人的文化。

我对苦行僧端起相机,他马上很配合地摆出各自不同的动作。

拍完之后他伸手问我要钱,要的也不多,也就20卢比。

原创照片:被我摆拍的苦行僧

网图:来自印度的苦行僧

接下来是一个会一点英文的尼泊尔小伙子主动同我打招呼,指了指河谷那边升腾而起的青烟,示意我可以跟他走——他带我来到入口广场右侧的一座高台之上。

高台之下就是巴格马蒂河,河边用石头垒砌起几座两米见方的平台;有的平台之上一尘不染,有的平台之上架空摆放着粗大的干柴,而有的平台之上的干柴正在燃烧......

这里有6座平台,据说位于上游的两座平台属于皇室或贵族专用的,位于下游的四座平台才是平民百姓的火葬场。

我和不少游客都坐在河对岸,默默目睹了其中完整的一个火葬过程。

其实尼泊尔的火葬仪式很简单,并且也是彩色的——在尼泊尔,死亡是由橙色的鲜花、红色的提卡和金黄的绸缎来予以装点的。

仪式之前,逝者的家属先走到河里净身;简单的诵经告别仪式之后,会有人用白布将逝者包裹好,洒上颜色饱和的各种鲜花;再往后将逝者的衣物和一些鲜花一起扔进河里;最后将逝者放置在干柴之上烧化,大约三小时左右,再将燃烧过后的灰烬全部清理到河水之中……

平台上的灰烬全部被推到河里,逝者的一切就随水而逝了,只在亲人们的心中留下记忆。

巴格马蒂河水最终将汇入印度的恒河。

这就是尼泊尔印度教教众最终的归宿。

然后干净的平台又会重新开始码放粗大的干柴,等待下一个逝者的仪式。

印度教认为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可以使逝者的灵魂脱离躯体而得到解脱。

老非原创照片

4,

帕斯帕提那神庙平台之上的整个仪式都不会禁止游客拍照,大部分游客都是站在桥上或是坐在对岸观看。

老非坐在河对岸的时候,发现白塔周围有一处小小的空地,那里聚拢了一帮尼泊尔的剧组人员,他们要在这里举行开机仪式,几个司仪正在准备拜神的仪式和用具;化妆师正在给男女主角修饰脸面,等一会儿大概要拍定妆照......

生与死在这里只有一水之隔。

对面河岸上,一个新的仪式启动了——死者的亲属悲痛欲绝,哭得天昏地暗;男性家属将死者身上的鲜花以及一些衣物扔进河水之中,再将死者的遗体抬起来绕着干柴堆顺时针转了三圈,安放在柴堆之上......

桥上站满了尼泊尔人,他们目不转睛地俯视着桥下的整个仪式......

原创照片:桥上的人

对面的河岸上坐满了形形色色的游客,有人沉默不语,有人交头接耳,有人掉头而去,有人点燃了手中的香烟。

快门声“喀嚓喀嚓”地此起彼伏......

而空地那边,剧组的主要人员开始拜神,拜完之后播放出欢快的音乐;所有的参与人员都举起了手中的可乐,十分可乐地欢呼起来......

河对岸的柴堆已经点燃,烟雾从河岸蔓延到桥上。

桥上的人们开始快步地走向下一个景点。

柴堆已经点燃,对岸死者的家属将哭声演绎到最大。

剧组已经开机,这边剧组人员将欢呼播放到最强音。 于是,无数照片诞生了。

一部新电影开机了。

一个死者消失了。

一根香烟燃尽了。

原创照片:河对岸的人

结语:

帕斯帕提那神庙就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第一次看到诞生与泯灭如此贴近;生与死如此相安并存。

在尼泊尔人的心目中,巴格马蒂河是圣洁的河;河水会带着死者的灵魂去到恒河,进入天堂。

死亡——如此沉重的一个话题,在尼泊尔人的眼中,变成相对轻松的一次了结和轮回。

这大概就是尼泊尔人的生死观吧。

#旅行##带你走遍全世界##尼泊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27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