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中国GDP就已超过美国这
来源:南生今世说按照中美两国官方各种公开的信息,年中国完成的GDP接近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4.万亿美元。同期美国完成的GDP则高达21.43万亿美元,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名。可为什么有些媒体却说,中国GDP总量实际上已经超过美国了呢?中国GDP总量超过美国了吗?对大多数网友来看,我们通常看到的是“汇率”。比如,今天大约是1美元可以兑换7.11元人民币,今年早些时候大概是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去年一季度的某些时候甚至只需要6.4元人民币就可兑换1美元……。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一般采取年度或季度平均汇率,将中国的GDP换算成美元,或者将美国的GDP换算成人民币来对比经济总量的大小——这就是采用“汇率法”计算并衡量各国GDP总量的大小。采用这种算法,在年的时候,中国GDP只是约为14.万亿美元,虽然是全球第二,但还不到同期美国21.43万亿美元的70%,差距很大。但是,计算GDP并非只有“汇率法”,还有“购买力平价”。所谓“购买力平价”指的是:将在全球相对普遍、通用的成千上万种商品,汇集在一起——俗称“一篮子商品”,并依据各国的特殊性给某些商品增加或减少不同的权重。比如,咱们中国消耗的猪肉最多,那在这“一篮子商品”中要给猪肉更高的权重。即猪肉价格的变动对整体物价的变动影响较大。反之,美国就不需要给猪肉加权重,他们更喜欢牛肉,甚至会给猪肉下降权重。最后,就是将这一篮子商品放在不同国家,看看各自需要多少货币来购买。假如(这是南生随便举得例子),按购买力平价这“一篮子商品”在中国需要万元人民币,在美国只需要万美元,在印度需要万卢比。那我们就可以得出购买力平价体系下是:1美元=3.5元人民币=20印度卢比,与汇率体系下的兑换比例完全不同。IMF、世界银行等机构在测算、评估、衡量各国GDP时,除了采用汇率法外,也经常使用购买力平价。按照IMF的算法,在年的时候中国经济总量在购买力平价体系下上涨到了17.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购买力平价,也有其缺陷是的,IMF采用另外一种算法,即按购买力平价那中国的GDP早在年就超过了美国。但这种算法也有其弊端,且其接受度也远低于汇率法。首先,购买力平价不能充分体现服务的价值。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服务体现下,其价格的变化是很大的。在超市一瓶可乐也许要3元人民币,但在酒吧或者五星级酒店其价格就会大涨。同样理个发,在普通的社区小店,和专业发廊的价格也相差巨大。不考虑服务的环境下,对比商品价格是有很大弊端的。其次,在国际贸易中不适应。我们在国际上采购石油,对方可是要按照汇率来换算的,可不会接受这个购买力平价标准的。因此,购买力平价大家“看看就可,适当参考下”,还是得以汇率法为主。本文由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上一篇文章: 印度大国梦碎了一地俄罗斯暂停卢比贸易, 下一篇文章: 俄罗斯占印度石油总进口40后,卢比结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