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有望回升01农业改革纷争不断

12月19日,印度的新冠累计确诊病例就已经超过万了,成为了第二个累计新冠病例超过万的国家。即便如此,面对一千万大关的印度实际上是非常乐观的。

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智库——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NCAER)研究指出,印度经济增速将在今年四季度(印度财年的三季度)转为正增长。而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对印度四季度的具体增速预测与印度央行的预测一致,为0.1%。纵观今年印度经济的增长情况来看:4-6月份、7-9月份的印度经济增速分别为-23.9%和-7.5%。

虽然印度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可以回升0.1%,但是否可持续也是一个问题。

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印度的经济一点都不乐观。首先就是我们的外债问题:根据标普发布的最新数据,预计印度的债务与GDP的比率将比年增长17%,到年3月将超过90.6%,在今后18个月内,印度银行不良贷款将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可升至11%。此外,印度央行在其最新发表的《金融稳定报告》中警示,到年3月,印度银行的呆坏账水平可能会从年3月份的8.5%升至12.5%。那么这个数据对于印度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近两个多月以来,另外两家美国的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也将印度的广义政府债务定为GDP的84.5%和90.1%,而据世界银行有关这个比例的警戒值为60.5%,对比之下,印度经济债务化已经非常严重。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经在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表示,印度是所有新兴市场中债务率最高的国家。

其次,在确诊千万大关在即,印度却因为新农业法案引发了大量的农民的抗议活动。而这一趋势的蔓延,就是在为印度的新冠疫情埋雷。

一直以来,印度农业一直走的是“中间人收购模式”也就是政府推行的农产品自由委员会法令,该法令主要内容是将印度根据省份以及地区等划分成超过千个区域,农民必须先将农产品销售给由政府官方组织设置的“农产品集市”下的收购商,即“中间人”,再由这些中间人转售给大的经销商,所有农民不能够越区售卖粮食。即本区域内的农民只能够将自己种的农产品卖给该区的收购商,哪怕是隔壁区的农产品收购价翻了两倍,农民也没有资格将农产品跨区卖出,否则就是违法。直到今年,该法令被废除,9月印度政府通过了三部农业改革法案:《农产品贸易和商业法案(增强与促进)》、《农民价格保障与农业服务法案》和《必需品(修正)法案》。废除了“中间人制度”,允许农民直接与大经销商交易;赋予农民和类经营者签订预销售合同,以事先商量好的价格出售尚未收获农产品的权利。

按理说,废除“中间商”是件好事,为什么会引发强烈的反对声音呢?因为新农业法案的实施。也这意味着印度农民将失去政府规定的最低收购价的保障。最低收购价格保障是印度政府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每年按照农产品成本和价格委员会的测算,对部分农作物设定相应的最低收购价格,一般为农产品成本的1.5倍。

长久以来,为了保障印度农民的收益,印度政府一直实行农业补贴政策,至年的农业预算达5.76万亿卢比,而印度中央财政的总收入约为20.8万亿卢比。在印度经济连续出现两次负增长的时候,结合印度的外债情况,农业补贴对印度政府来说是拖油瓶。

因为扭曲的农业现状,也拖累印度的制造业,印度现在有13.53亿人口,全国73%的人依赖农业生存,但从产业上看,农业占比GDP只有18%。换句话说,80%的人只贡献了不到2成的GDP,印度政府想释放农业人口归流至印度的制造业的目的也昭然若揭,但是,在新冠疫情强烈冲击下,农民作为弱势群体,推行新政显然是不合理的节点。对于印度政府来说,也可能是不得不为的措施,无论从短期还是长远,印度的经济都不乐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9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