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雕更有凝聚力拼装74年,印度依然大

印度,一个大而不散的“散装”大国。

虽然古今中外,散装的情况并不罕见,比如散装的江苏,散装的河北。自元朝创立行省制度以来,为强化大一统局面,中原王朝打破了千百年来“山川形便”的行政区划惯例。但问题是被刻意忽略的山川依然不离不弃地杵在那里,所以省级行政区的“散装”作为大一统帝国的特色延续至今。

但像印度这样整个国家都是散装的情况,就比较匪夷所思了。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因为先天生存需要更多资源,甚至还要参与到你死我活的大国博弈,所以理论上需要更强大的内部凝聚力,用以集中更多资源并赢得外部竞争。

按照这一理论,印度想要实现真正的大国崛起,就必须整合国界线以内的空间,做一个上下同欲、众志成城的大国。

但印度却似乎天生爱“躺平”,虽然独立至今已有74年光景,但印度大地上依然保留了山头林立和一盘散沙的遗存,五彩缤纷的服饰和博物馆一样的宗教和语言,强化了印度社会的多样性,就连直冲脑门的咖喱味,也有着东西南北的强烈地域性。

对于雄心勃勃的印度而言,想要崛起就必须万众一心,各怀鬼胎只能后患无穷,甚至加速沉沦并彻底泯然众人。

那么,明知散装是大国崛起之敌,为何印度却长期不为所动?而如此散装的大国,为何始终没有分崩离析?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英国老爷的苦心孤诣

虽然顶着文明古国的帽子,但现代印度与古印度没有一卢比关系,“印度”作为国家名称的时间也不过区区74年。

而印度的起源,是英国殖民者两手促成的结果。

二战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且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深刻改变了国际秩序,也为印度的当家做主提供了可能。

自年英国殖民者登陆南亚次大陆后,就先后击败了各路同行并消灭莫卧儿帝国,最终成为南亚次大陆的统治者。

因为日不落帝国志在全球,所以对印度自然力不从心,只能强化种姓制度、拉拢土邦高层并与之结成统治者联盟。

但当这些精英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就情不自禁地产生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迫切心情,于是年国大党成立,英属印度有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指路明灯。

年,国大党通过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斗争纲领,从此印度独立运动进入了新的征程。

甘地之所以将“非暴力”作为斗争的灵魂,根本原因在于甘地作为印度精英,本质上也是英国殖民统治的既得利益者,这种买办性质的地位,再加上不敢也不愿放弃既得利益的觉悟,注定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比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还要温和与保守,深得英国殖民者的欢心。英属印度也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模范殖民地,号称“英国女王王冠上的明珠”。

毕竟,谁能拒绝一个主动要求逆来顺受的奴仆呢?指望英国殖民者良心发现并自我爆炸,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宿命的二战还是到来,英国虽然是胜利者,甚至与美苏两国并列“三巨头”。但因为元气大伤,再也无力维持日不落帝国的版图,所以成为最大的输家,美苏则一跃成为超级大国,拉开了两极争霸的冷战序幕。

所以,印度独立问题不得不提上日程。不过虽然英国长得丑,但想得很美,尤其是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竟然还幻想着英属印度能以“自治领”的身份继续作为日不落帝国的“自己人”。

但国大党坚决不从,几十年的忍辱负重,要的绝不是从“牛马不如”到“如牛马”的提升,它要的是完全的独立。

这一点,穆斯林联盟完全赞同,当年为了制衡国大党,英国在年扶持了全印穆斯林联盟,而他们的主张是在英属印度成立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穆斯林国家,所以最终英国只能顺应“民心”。

年6月,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公布,英属印度被分割成巴基斯坦国、印度联邦和个王公土邦。

作为英国“分而治之”的又一力作,印巴分治留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纷,尤其是土邦更是成为印巴双方的伤痕,克什米尔至今更让印巴双方都痛不欲生。

因为英国长期的“以印制印”,对广大基层基本没有触动。而印度文明早已在外来征服者的频繁征服中被压成秀色可餐的千层饼,高层和基层存在不可逾越的巨大鸿沟。再加上印巴分治本就是“一纸协议”而不是推倒重来的革命或战争,所以印度一盘散沙和山头林立的局面得以保存。

但以宗教为分野依据的印巴分治引发了规模空前的宗教逃亡,再加上巴基斯坦的成立本质上“剔除了”相当的穆斯林势力,所以不看民族看宗教的印度理论上有了更强的核心。

虽然几十年来,印度教徒的生育能力被穆斯林反超,但依然有着不容挑战的主力地位,再加上莫迪政府“大印度教”主义的推波助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印度的国家,印度的凝聚力当然不容置疑。

2、中印战争的无心插柳

虽然印度争取独立时,无所不用其极地避免暴力,但当印度成功“屠龙”,便马不停蹄地化身为恶龙,并具备了咄咄逼人的特性。

而且由于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早在印度建国前,就为印度确定了“要么有声有色,要么销声匿迹,绝不接受二流国家设定”的目标,所以独立后的印度不仅以英属印度继承者自居,对英国殖民者感恩戴德,对多年的英国殖民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更以恢复英属印度版图为己任,疯狂欺凌巴基斯坦等昔日同样被殖民的南亚国家,俨然就是南亚次大陆上的黑恶势力。

由于在南亚,印度的块头实在太大,所以在顺风顺水的扩张中,印度情不自禁地就开始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冲动,尤其是年击败欧洲传统列强葡萄牙夺取果阿之后,印度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是年印度敢于挑战北方邻国的重要因素。

应该说,尼赫鲁作为印度的开国领袖,确实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勇气和魄力,比如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连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和苏联都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不敢再有武装侵略的非分之想,但尼赫鲁偏偏就不信这个邪,毕竟高歌猛进了这么久,连葡萄牙都在印度的淫威下瑟瑟发抖,印度相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北方邻国也必然不是对手。

鉴于印度的勇气和能力从来成反比,所以越嚣张的挑衅,换来的就是越悲催的结局。

在冥思苦想了10多天后,依然百思不得其解的毛主席终于下达了自卫反击的命令而后,紧接着忍无可忍的解放军如猛虎下山,对不可一世的印度侵略者展开了猛烈打击。17万所谓的印度一流精锐部队在北方邻国4万多二线部队的冲击下溃不成军,不仅将侵略战打成了首都保卫战,更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平原上跑出了非洲角马迁徙的队形。

面对一败涂地的尴尬局面以及北方邻国不计前嫌的和平谈判诚意,贼心不死的尼赫鲁整军备战,并从美苏法以等国高价买枪,誓要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然后,印度确实翻身了,除了死鱼翻白肚一般的阵亡者,其余侵略军纷纷前锋翻身做后卫,直奔首都而来,整个新德里都弥漫着亡国灭种的恐怖气氛。

毕竟,当热乎乎的大巴掌在脸上胡乱地拍,没人去关心你到底是哪个种姓。所以在尼赫鲁等印度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恐惧中,印度却在客观上实现了民族精神的觉醒,这是印度作为战败者的最大收获。

而且此战作为印度的立国之战,彻底将印度的脊梁打断,并让印度从此患上了“综合症”,逢人就叫嚣“自己再也不是62年的印度”,又因为北方邻国的快打快退,并未给印度造成巨大杀伤,所以印度依然咄咄逼人,渴望我们的再度出手教训。

但因为62年的战争深深鼓舞了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为我们的影响力投射到南亚提供了可能,于是“双面打印”和“3D打印”的局面逐渐成型,印度也足不出户体会到了不能呼吸的苦痛。

为了扭转困局,印度精英在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后,创造性地提出了“核武器在手,天下我有”的思想,并顶住国际社会压力,在年成功进行了第1次核试验,年更是正式宣布成为拥核国家。

印度的成功拥核,深深震撼了国际社会,更鼓舞了巴基斯坦,从此这个“近墨者赤”的国家充分发挥开挂思想,用长达15天的时间完成了核武器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蜕变。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巴基斯坦还特别出版了中文说明书,为下一步向中国推销做好了准备。

巴基斯坦的拥核,迅速拉平了印巴两国的实力差距,更标志着印度一统南亚梦想的彻底破产。

但作为少数国家的大杀器,核武器还是给了印度强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毕竟有了大国身份,而这也成为“天下印度一家人”的群众基础。

3、国际社会的姑息纵容

在这个世界上,论人缘,印度说第三,没人敢排前二。

因为从未经历革命或战争的洗礼,上不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无法推动土地改革为工业化打下基础,下不能整合基层,扭转一盘散沙和山头林立的局面,中难以彻底摧毁种姓制度,释放巨大的人口红利。

所以印度虽是大国,却从未被其它大国当棵葱,实力的不值一提,是印度人缘绝佳的根本因素。

当然,印度也特别受用其它国家的争相吹捧,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听着就新潮澎湃、高潮迭起。毕竟开局就是4亿人口加万平方公里的“准王者”设定,再加上作为第三世界领袖的崇高地位,导致印度想要接地气,可是条件根本不允许。

因为独立之初便标榜为不结盟,所以印度也受到了美苏两国的争相拉拢。冷战开始后,为围堵社会主义阵营,美国自西向东分别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因为印度刚好是美国大包围圈上的重要一环,所以美国对印度表现出了强烈的青睐,俨然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不过因为印度更是苏联突破美国围堵并走向印度洋的重要窗口,因此苏联比美国更加迫切和真诚,再加上尼赫鲁长期将印度标榜为社会主义国家,对苏联从情感上也是天然亲近,所以苏联捷足先登,其直接后果就是:时至今日印度的万国牌武器中,俄制武器占比仍然高达70%。

虽然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美国在南亚选择和巴基斯坦结盟,但巴基斯坦毕竟势单力薄,撑不起美国的南亚野心,所以在年巴基斯坦最困难的时刻,美国毅然踹开盟友和印度你侬我侬,而此举也更加强化了巴基斯坦对北方邻国的认同,为“双面打印”打下了坚实基础。

美苏的争相拉拢,给了印度无限膨胀的可能。虽然始终没能完成工业化,不具备自力更生的条件,但令人望尘莫及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几乎不会被封锁的优势,弥补了印度的短板。

对于美苏以及后来的美俄而言,一个外强中干、眼高手低且志大才疏的印度,必然长期有着极其旺盛的武器购买需求,所以为了保住这个军火倾销地,美俄绝不允许人傻钱多的印度分崩离析。

再加上印度虽然战斗力长期稳定得一塌糊涂,却依然有着较大的体量,而且北方邻国的民族复兴早已一日千里,所以印度恶心北方邻国的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这是美俄等国说什么也要支持印度统一的重要因素。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印度人民天生“不爱武装爱红妆”,从来没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觉悟,再加上裂土分疆从来就不是请客吃饭,这对于天生懒惰的印度人而言真的很难,所以印度的统一比分裂还有希望。

而且,虽然和美俄关系再亲也不可能买到最先进的武器,但对付国内蠢蠢欲动的分离主义势力还是绰绰有余的,正规万国牌对付不入流的乌合之众,印度完全有资格对他们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所以,印度的大而不散绝非偶然。在包括东北六邦在内的内部分离势力难成气候,美俄等国际力量也不允许的情况下,印度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没有四分五裂的可能。

毕竟,分裂对印度而言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新生,保持统一而乌烟瘴气的局面,对于印度和其他国家而言都不是坏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2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