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如何专家和前方人士这样说
根据印度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3月31日8时,印度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例,累计死亡32例。
随着新冠病毒在这片拥有13.7亿人口的土地上快速蔓延,人们对医疗系统薄弱、经济持续下行的印度忧心不断。
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瑞安表示,虽然美国已经成为疫情的新“震中”,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对抗新冠肺炎疫情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未来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印度控制该病毒的能力”。
印度疫情究竟如何?21天“封国”能否见效?侠客岛专访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以及正在印度的金德尔全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文娟,一起来看他们的观察。
3月24日,印度警察在街头巡逻(图源:法新社)
1、侠客岛:很多人认为印度疫情的实际状况要比官方通报的例确诊数更严重。据您观察,印度现在的疫情怎么样?已经进入社区传播的阶段了吗?
林民旺:印度目前的确诊数字可信度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印度的核酸检测做得太少。在早期,印度每天进行几十份核酸检测,且对被检测者的条件限定十分严格(比如必须要有境外旅行记录),检测机构也非常有限;现在情况转好,每天能测1万多份。
印度自3月25日零时开始全国封锁,说明印度官方掌握的情况比已公布数据要严重。
张文娟:从一些医学专业人士的判断看,印度公布的确诊病例数相对于实际感染人数是有延迟的,现在看到的数字可能是一周前已经感染的人数。所以例肯定不是实际感染人数,一般的推测是5到10倍,像印度这种人口密度大、检测能力弱的国家,也有医学专家认为有可能是10到30倍之间。
昨天印度卫生部长说该国出现了有限度的社区传播,说明随着数据检测的扩展,“封国”后一两周内,社区传播的病例数就能显示出来。
印度目前的检测能力在增强,正在引入检测试剂,也在进行本土开发。若想更准确判断印度疫情,我认为应在10天左右后再看。
2、侠客岛:印度医疗资源现状如何?未来如果病患增多,是否会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现象?
林民旺:印度目前还没有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状况,因为现在检测数量还少,确诊只有多例,所以医疗方面还没到紧张的阶段。但从长期情况看,印度的确诊数一旦大幅增长,肯定会出现这个问题。
印度整体的医疗水平不高。据印度中央卫生情报局数据,印度共有医院,提供逾70万张床位,但有超过43万张床位都集中在城市的医院中,现在也是挤满了各种病人。未来印度疫情如果大爆发,其医疗体系恐怕难以支撑。
张文娟:印度人均床位本来就少,医院参与到疫情抗击中也有很大难度,所以中小规模的疫情爆发就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挤兑。
这也是为什么印度在疫情早期就采取了严格的封锁措施。比如在2月初就开始限制疫情严重国家的人员进入,后来限制了所有国际航班降落,最后“封城”和“封国”。
“封国”状态下的印度街头(图源:印媒)
3、侠客岛:印度人口密度大、贫困人口较多、部分地区卫生状况不佳,这些因素会使印度的防控难度比其他国家更大吗?
林民旺:我个人感觉,印度现在处于对防疫比较自信的阶段。很多印度精英单看官方数据本身,觉得目前控制得挺好。之前中国还说,如果印度有需要,医院,不过印度的媒体和精英们似乎对这种建议不认可。
你提到的现象都是防控的难点,但我觉得在全国封锁的情况下,大量流动的贫困人口是最严重的问题。“封城”之后,几百万人没了工作,甚至在城市里连吃的都没有,只能徒步走两三百里回农村老家去。
根据印度劳工权益组织的估算,印度约有1.2亿名农民工,很多人担心流动的农民工中已经出现了感染者,他们回到农村后,会把病毒扩散开来,那医疗系统薄弱的农村将会成为疫情的一大爆发点。
张文娟:对于印度来讲,“封国”要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如果等流动人口安置好了再“封国”,可能很长时间都不能处理好;但如果立刻“封国”,流动人口如何回乡、回乡之后如何生存,都会让政府面临严峻挑战。
4、侠客岛:自3月25日零时起,印度开始为期21天的全国封锁(印度警察甚至采取体罚的方式驱散街头民众),目前全国封锁成效如何?印度百姓普遍遵守封锁令吗?
林民旺:印度民众对全国封锁批评得比较多的方面是,政府没有及时做好准备,没有准确评估疫情。当地时间3月19日莫迪第一次电视讲话时,宣布将于3月22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公共宵禁”;到了24日晚电视讲话时,又突然称要进行全国封锁、暂停公共交通。大家觉得政府自身没有准备好,才导致后续出现了大量问题。
当地的一些流动农民工,封锁后根本就没饭吃,所以必须要回农村;也出现了在网上传播较广的警察打人的现象;还有一些民众没吃的,要排长队等待食物分发。
最近有个案例,印度旁遮普邦因为一名70岁的确诊患者,隔离了24个村庄的2.6万名居民。印度媒体的说法是,这名男性从意大利和德国旅行回国后,无视自我隔离建议,参加了有20万人参与的锡克教大型节日集会。
不能说当地百姓完全不遵守封锁令,而是前期的宣传、动员工作没做好,突然下了禁令,一时间整个社会都没太当回事。其实这一封锁政策是印度防疫所必须的,至于后续效果如何,还不太好说。
张文娟:印度总理莫迪非常善于和民众沟通,从而减少了“封国”面临的压力。从3月22日开始,他先宣布了一个试探性的宵禁措施,然后再用一种非常诚恳的方式和民众沟通,比如他号召每个人给10个朋友打电话,去告诉别人病毒的危害性。
23日晚开始,各邦陆续宣布“封城”,当夜共有75个重点行政区宣布了“封城”;24日晚,莫迪再次用非常朴素的话语发表电视演讲,他还说到“如果不封国21天,我们国家就会倒退21年”。
我所在的大学在德里郊区的农村,“封国”前就放假了,除了街头卖生活用品的小商店(按政府要求开放),周边街上基本没什么人外出。
印度民众在药店前排队(图源:路透社)
5、侠客岛:最近也出现了一些印度民众露宿街头、失业的新闻,当地各阶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如何?
林民旺:不同阶层的民众差别非常大,这从一些社交媒体上就可以看到。官员、富人在隔离之后,有些人就开启了休假状态,不用工作,和家人团聚;但另一方面,城市里那些贫困人口、打工人群,正拖家带口逃离大城市。
印度当前的防疫政策并没有对不同人群实行分级分类处理,出现的很多问题事先都没能预想到,以至于现在整个社会、各阶层民众都比较混乱。
此外,相关的经济措施也没跟上,21天的全国封锁甚至可能对印度经济造成致命损害。往大了说,印度经济持续下行,年全年经济实际增速是5.3%,人均GDP刚超过美元,截至去年11月底,政府财政赤字已达8.07万亿卢比。
而从街头看,因为印度街头没什么大超市,主要是一些小卖部,所以封锁期间,街边一些小店还开着,没看到说生活物资特别短缺的现象。
张文娟:媒体反映的贫困人口生活困难问题肯定是有的,不过印度也有个优势——社区组织、志愿组织很发达。很多组织长期扎根于基层,“封国”之后它们很快就看到问题,然后会向政府部门反映,自己也会行动起来。
社区慈善组织、宗教慈善组织以及部分诊所会统计社区内贫困家庭的情况,比如谁家没饭吃了、谁家有生病的了。我们大学的部分老师还从“封城”当天开始动员资源、帮助周边村子的穷人。
在人口流动较少的地方,这些组织提供的服务相对较好;在流动人口很多的地方,它们也会发放食品之类,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贫困人口的困难。
3月25日,印度乘客排队等待乘坐交通工具(图源:新华社)
6、侠客岛:虽然印度疫情目前处于早期阶段,但很多人担心其后续会出现大爆发,甚至会超过现在的欧洲和美国。就您的观察,印度会否成为下一阶段全球疫情新“震中”?
林民旺:综合看印度的医疗能力和社会状况,我个人比较担心有些邦会出现疫情失控的局面,因为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各地疫情取决于各邦本身的政策执行情况。至于整个国家会否出现大爆发,现在还不好说。
有一些邦,比如喀拉拉邦,它之前由印共执政,医疗水平、治理水平都比较高,虽然目前病例数多,但是相信在邦内防控下,它不会成为大爆发的起点;但像比哈尔邦等另外一些邦的疫情,就比较难预测。
现在人们对印度疫情的预测,跟武汉“封城”之初很像,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谣言,所以印度建了一个关于疫情消息的官方网站,统一以网站上的信息为准。
人们之所以会预测印度成为疫情新“震中”,实际上是对人口稠密、医疗系统脆弱、经济屡遭重创的印度的防控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持怀疑态度。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奥尼尔之前也说,如果印度最先爆发新冠肺炎,那世界的情况会不堪设想。我想一些专家这么说,一方面是让印度提高警觉度,另一方面则是对印度的防疫能力有怀疑。
张文娟:疫情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现在很难做判断,尤其是在印度这样的复杂环境中。
值得指出的是,印度在疫情防控方面有两个积极因素,一是印度政府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这件事,采取了一切可采取的措施。二是本届印度政府很有决断力,如果想采取强硬的措施,就会果断地去实现。
至于这两方面的积极因素能否抵消印度人口稠密、医疗设施薄弱等消极因素,还需要观察。
观点/林民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张文娟(金德尔全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采访/宇文雷格
整理/雷格、点苍、在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