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孩子学习成绩的第一个分水岭
之前常考分,最近怎么就85分封顶了呢?
以前我推荐的阅读书籍孩子都会看,为什么现在就那么抗拒呢?
各种培训班都给他报了,为什么成绩就是没有提升呢?
数学曾经是他最拿手的科目,怎么一到四年级就掉队了呢?
……
四年级,被很多家长视为孩子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分水岭。“我为什么要上学?”“学习不好又能怎么样呢?”“谁规定我必须每次都要考好?”运用哲学三问方式,孩子们对家长进行了追问。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想争取一定程度上的自由。9岁的孩子享受着独立思考带来的愉悦,呈现出极度自信状态,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教育学者鲁道夫·史代纳将这一种现象归纳为“儿童跨越卢比肯河”。研究表明,人脑在10岁之前发育速度最快,12岁左右脑重已经与成人相当,尽管9岁后儿童的脑重增加很少,但是脑细胞内部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化,大脑的各项功能进一步逐渐趋于成熟。
9岁,大脑发育程度正是一个关键阶段,但也属于不平稳状态。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都在经历着剧烈变化。学习是孩子们每天面对的首要问题,因此也是最先有明显变化的。面对父母的碎碎念,孩子往往表现出极度厌烦的状态。而父母挂在嘴边上的教育焦虑、社会压力,在孩子眼中,只是父母为了让自己好好读书而渲染的悲壮氛围。而此时,外界的新鲜事物让孩子们充满好奇,每时每刻都想去探索世界,精力被分散,专注力不集中,学习成为了捆绑的纽带,厌学情绪日益增长。家长发现与孩子的沟通越来越难。孩子也正从儿童期的被动向少年期的主动过度,从依赖父母到追求独立发力……每一种变化,都足以让9岁的孩子产生强烈的反应,陷入深深地迷茫。小学四年级以前,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依赖于记忆力,四年级开始,逻辑思维能力强行加入。各学科的学习难度陡然增加,让不能快速适应变化的孩子压力倍增,挫败感十足。一次考试,成绩落后,第二次考试,成绩依然倒退,无数次的努力换来的均是失败的结果,这样的挫败感很可能让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针对学科变化的具体体现,一位知乎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小学一、二年级的作业基本上在校内完成,并不需要带回家做,但是到了三年级作业会开始多起来。
四年级以前的难度只是“和”以内的变化,四年级以后是“积”的变化,成倍成倍增加。语文:不再单纯地以识字为教学方向,开始寻求课外阅读量以及阅读能力。考试中,阅读以及作文题占据较大比例。
数学:对于”加减法“的运用,孩子们已经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乘除法“正迈着大步向前,几何、应用题也在试探,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高要求。
英语:”对话“及“小作文”勇立潮头,过往学习到的“孤立”的单词,现在要连成句或文。
为了适应这一转变,有家长为孩子准备了“三升四年级衔接班”,三年级结束的那个暑假注定是要在各种习题中度过。各路专家也纷纷出手,详尽剖析各种原因后,得出结论:这是孩子学习生涯中一个关键阶段,也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专家说,一个高中学生的成绩,有80%是取决于小学三四年级时候的表现。针对“四年级问题“,家长们到底能做什么呢?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当孩子在玩耍时,父母尽量不要去打扰。无论孩子的做法是正确还是错误,都不要中途打断,或者一看到方式不正确,父母就立马跳出来去指挥。当孩子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时,自我有一定的判断力以及专注性。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探索的能力。
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波动期内所有的习惯均为形成,父母加以引导,效果立竿见影。例如,针对语文学科需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因为四年级以后,语文学习的加分项主要来源于课外;数学需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允许他们有一个试错的过程;英语则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心理和生理均处于波动状态,情绪的变化也会很明显,父母在找准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后,加以合理地引导和疏通。首先,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平和的家庭氛围。其次,父母需要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学会倾听以及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游戏、画画、运动等方式转移糟糕地情绪。最后才是要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这是一个高要求,但是父母可以寻找方法,教孩子尝试控制,例如,“红绿灯情绪控制法”、转移注意力、肌肉放松等方法。
9岁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但家长们也不需要慌张,正确引导,争取平稳度过这个波动期。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