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电视剧忽悠了历史上的霍元甲还真没和

我们这一代人印象中第一次接触到擂台比武,恐怕是从香港电视剧《霍元甲》开始的。年香港丽的电视拍摄了20集电视连续剧《大侠霍元甲》,年引进内地,引进时改名《霍元甲》,节奏明快的武侠电视剧登上荧屏,一时万人空巷。

电视剧《霍元甲》的高潮戏就是霍元甲和“辱华”的俄国大力士擂台比武。在京城,艺高人胆大的霍元甲登台力克俄国大力士波索夫,成为洗雪“东亚病夫”之耻的民族大英雄,并成立了精武门。这段故事又经过李连杰的电影版《霍元甲》热映而脍炙人口。

那么问题来了,霍元甲到底有没有打过俄国大力士?

源头是平江不肖生的小说

事实就是,霍元甲根本就没有和外国大力士交过手。

真实的情况是宣统元年(年)冬,上海来了一个名叫奥比音的英国大力士,在张园设擂,侮辱中华是“病夫之国”,民众是“东亚病夫”。霍元甲带着弟子刘振声应上海武林友人之约赴会,赛前霍元甲已在张园摆起擂台,用英文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从事!”并声明“专收外国大力士,虽有铜筋铁骨,无所惴焉!”比武的时间到了,这位外强中干的英国大力士竟未出现,霍元甲不战而胜。这一事件虽然鼓舞了中国人的士气,不过毕竟两人并没有真刀真枪地干上一仗,究竟孰高孰低也就无法做出结论了。

霍元甲的故事之所以流传这么广,两方面的原因都有推波助澜之功。旧派武侠小说作家平江不肖生创作的《近代侠义英雄传》是最早以霍元甲为主角的长篇小说,在民国时期颇为风行。这本书是目前流行的霍元甲故事的源头,现在的影视剧,多数都是从平江不肖生这部书中派生、衍化而成的。

平江不肖生(年-年),本名向恺然,他的这个笔名出自老子《道德经》之“天下皆谓我道大;夫惟其大,故似不肖”,可不是不肖子孙的意思。这位湖南人于年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风靡一时,使他在旧派武侠小说作家中成为与还珠楼主齐名的小说名家。后来《江湖奇侠传》被上海明星影业公司拍摄成电影《火烧红莲寺》,连拍十八集,轰动一时。

《近代侠义英雄传》一书系取清季《忠烈侠义传》(由明人《包公案》改编,为《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前身)及《儿女英雄传》之遗意,以表彰江湖上侠义英雄种种奇节伟行为主。

此书虽演绎霍元甲故事,其中也有“三打大力士”的故事桥段,但实际上,作者写明,霍元甲并没有真的痛打大力士。照理说,“三打”一定是有三场轰轰烈烈的龙争虎斗;但作者偏偏只刻意描述比武前的主、客观形势与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并未实写双方交手经过。

这三次比武的对象分别是俄国大鼻子、非洲大力士及英国老狐狸。由于他们均视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在报纸上大做广告,狂妄不可一世,方激起霍元甲与之一战的决心。

第一个“俄国大力士”在天津各处张贴广告,自称力气之大,世界第一。但当他听闻得霍元甲神拳之名,竟吓破了胆,不战而退!

“二打”的对象是“英国大力士”奥比音。其经纪人先用种种手段试探霍元甲实力,当他获悉霍氏竟能把“腕力机”(最大限量为一千六百磅)生生拉断,便知奥比音绝非霍元甲的对手,乃双双连夜遁逃。

“三打”的是非洲人“黑国大力士”孟康。比武之前,他的经纪人居然提出:“不许用拳、不许用脚、不许用头、不许用肩、不许用肘——指头更不能伸直戳人!”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能用,还怎么比武?于是霍元甲愤然退出。

就是这么个“三打外国大力士”,也就是说霍元甲实际上一个也没有动手,这和历史事实倒是相符的。在书中,真正让霍元甲大打出手的,是对付义和团的神拳。

精武体育会背后有“大佬”支持

另一方面,资助霍元甲及弟子刘振声去上海挑战俄国大力士的,是同盟会会员农劲荪。霍元甲在上海成立中国精武体操学校(后改名为上海精武体育会),会长并不是霍元甲,而是农劲荪,霍元甲只是教授技击术的主任教练。

农劲荪的威望很高,平江不肖生的《近代侠义英雄传》对农劲荪也有详细的描述:

“这农劲荪却不然,和英美人来往,不但不敢对他个人有丝毫失敬的言语和失体的态度,并不敢对着他说出轻侮中国的国体和藐视一般中国人的话。有不知道他的性格而平日又欺凌中国人惯了的英美人,拿作一般能说英国话的洋奴看待他,无不立时翻脸,用严词厉色的斥驳,必得英美人服礼才罢。不然,就即刻绝交,自此见了面决不交谈。英美人见他言不乱发,行不乱步,学问道德都高人一等,凡和他认识的,绝没一个不对他存着相当的敬仰心。”

精武体育会成立不及两个月,霍元甲就不幸遇害,顿使精武会陷入风雨飘摇中。精武元老之一卢炜昌君于年曾撰文说:“精武会于百计维持中,经无数波折……庚戌秋(年)会长农劲荪以会款支绌,特假新舞台开运动会筹款。”可见,精武体育会会长是农劲荪。而在农劲荪和精武体育会的背后,更有同盟会大佬陈其美、宋教仁的支持。年,此时,同盟会已改组为国民党,在国民党元老李烈钧的支持下,著名武术家张之江组建了中央国术馆。该馆以“术德并重,文武兼修”为馆训,并且提出了“强种救国,御侮图存”的口号。中央国术馆和精武会同样强调文武兼备,并且提倡中国武术摒弃门户之见,以武术为体育强国的手段。中央国术馆获得了国民政府的强力支持,发起人包括国民党大佬级人物:蔡元培、孔祥熙、于右任等,而冯玉祥则曾担任理事长。

年,南京中央国术馆创办了全国性武术专业刊物《国术周刊》。这本终刊于年5月的武术杂志,共出版期,影响极大。国民党对武术的“热爱”,通过“痛打外国大力士”等宣传文稿被树立起来了。

《国术周刊》主编金警钟曾经在《国术周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年9月,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到达北京,外号“震寰球”,在中央公园设擂比武,还在报纸上刊载了广告:“康君乃世界第一大力士,今来京特设擂台三天。凡能打一拳或踢一脚者,赏50卢比。能将他打倒一次者,奖金牌一枚。”我国义士韩慕侠闻言不满,到康泰尔居住的六国饭店将其打败,第二天又在中央公园将康泰尔吓跑。这一故事,曾经引起极大反响,而实际上,这完全是金警钟虚构的。这一情节我们如此熟悉,几乎可以视作霍元甲大战俄国大力士故事的蓝本。我们只要把俄国大力士以及身怀绝技的中国侠士的名字都换一换,就会衍生出大量其他令人荡气回肠的爱国英雄故事,什么七星蟑螂拳传人范旭东、少林高僧释德根等等,莫不如此。

陈真到底存不存在?

时间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功夫片强势袭来。第一代酷派偶像李小龙先在电影《精武门》中塑造了陈真的光辉形象。电影中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陈真大喝一声踢碎日本人手书的“东亚病夫”牌匾,令无数人热血沸腾。霍元甲痛打俄国大力士的故事是虚构的,那么霍元甲的弟子陈真的故事呢?这位因李小龙和梁小龙的演绎而名声大噪的武林高手到底存不存在现在也是一笔糊涂账。年,倪匡在香港电台节目《倪匡看世界》中披露,陈真是他创作的虚构人物,写着“东亚病夫”的那块匾同样出自他笔下。一般认为,陈真的一个原型是霍元甲的弟子刘振声。但是呢,后来导演陈嘉上又透露,倪匡当年翻查了霍元甲的讣告,发现其中有一个弟子名叫陈真,结果写进了《精武门》之内,但电影内陈真的故事是虚构的。也就是说陈真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这段历史,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还真不好分辨呢。

《霍元甲》之后,香港众多的功夫电影,都有与外国拳师比武的情节,尤以近期的《叶问》四部曲最为令人印象深刻,其实质,不过是当年民国时期民族主义情绪的隔世回响而已,当然其中也不乏徐克《黄飞鸿》系列这样冷静地反思。

孙中山先生曾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这和当时的国贫民弱的局面是分不开的,寄希望于用武术来强我国民,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只是我们需要厘清其中传说虚构的部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的态度,恐怕都不可取。

传统武术不能实战?

中国武术到底能不能实战?

太极拳“宗师”马保国的闹剧让传统武术是不是骗人的花架子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一派认为传统武术就是花架子就是套路,和拳击等西洋拳术一过招就原形毕露。另一派则力挺传武,认为这些打着太极、咏春高手旗号的都是些江湖骗子,真正的高手拳击手们根本没有碰到,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如此而已。

这个问题要怎么看了。传统武术在历史长河中长期就是实战的招数,只是在冷兵器时代终结之后,它们的实战作用已经被枪支弹药所取代。在当代,传统武术更多的是强身健体,以套路表演的形式出现居多,对抗少了,在实战中容易吃亏也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传统武术也并非完全不经打。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散打,就是传统武术在当下新的形式。散打的前身称为散手,是具有独特中华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它就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散打不同于西洋拳击,也不同于跆拳道;更不同于使用腿击、肘撞、膝顶的泰拳和不能用踢打只能用掉、拌、擒方法的柔道等项目;由于散打设擂比试,又不同于西方国家有缆绳的自由搏击,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实践证明,散打有很强的实战性,说中国武术都是花架子,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原标题:霍元甲打大力士,谁说的?)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河西

流程编辑:u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4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